朋友管我借160万元,抵押给我182个工具箱?里面有7000万现金!
“7000万元现金?”江苏淮安,黎先生一家寝食难安,生怕家中的182个工具箱丢失。难不成这是什么大宝贝?随机撬开一个工具箱,只见里面线路复杂,还装满了40万元现金!
怪不得黎先生一家睡不好觉,这182个工具箱,里面有7000多万元现金。随便丢一个工具箱,一辆小奔驰就没了。
那为了安全考虑,黎先生为什么不把钱存进银行呢?
据黎先生所述,这事说来话长。一年多前,同村的廖某找到了自己,张口就说:兄弟帮个忙,江湖救急,借我一万块钱,很快还你。
黎先生想着一万块钱也不多,两人相识这么多年,又是同村,又是好友,很爽快地答应了。
廖某也没有让黎先生失望,很快就把钱还上了。
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所疑惑,借1万元跟7000万元现金有啥关系?那这个关系可大了,因为俗话说:有借有还,再借不难。
没过几天,廖某又来了,手中还提着一个工具箱。这次廖某一开口,把黎先生吓了一跳。
廖某悲伤地说道:黎大哥,我家出了大事。爸妈在上海做生意,被人设了套,账号冻结了1亿多元,其中7000多万元是现金。现在我手上一分钱都没有,需要钱打官司。
黎先生一听,顿时明白了,这是要借钱呗。
廖某看黎先生不放心,狠了狠心说道:这次不是白借,我拿东西抵押给你。之前法院不是查封了7000多万元现金吗?我用它抵押。
黎先生有点搞不明白,你拿现金抵押给我?你直接拿现金不就完了吗?
廖某摇了摇头,神秘地说道:黎大哥,你有所不知,这些查封的钱,都被装进了工具箱。这个工具箱带有定位保护装置,只有法院的工作人员才能打开。
说着,廖某把身后的工具箱,放在了黎先生面前。黎先生很疑惑,这法院查封的箱子,怎么到了你的手里?
廖某早有预料,拿出了两张法律文书,一字一句地给黎先生解释,现在案件接近尾声,这7000多万元现金,已经退还给我,只是由于程序尚未结束,箱子暂时不能打开。
此时,廖某见黎先生还有一丝疑惑,又添了一把火,斩钉截铁地说道:黎大哥,你放心,咱们认识了这么多年,我哪能骗你?这次你帮了我,事后1亿元解封,我分你500万元!
巨大的金钱攻势,瞬间迷惑了黎先生的双眼。黎先生望着沉甸甸的工具箱以及盖章的法律文书,再结合两人多年的交情,便点头同意了。
于是,在之后的日子里,廖某每拿来一个工具箱,黎先生就借出一笔钱。甚至到后来,在廖某期待的目光中,已经无米可下的黎先生,开始卖车卖房,就是为了让廖某记住那500万元的承诺。
一年多的时间,黎先生咬牙借出了160多万元,收获了182个工具箱。守着7000多万元现金,黎先生过得那叫一个胆战心惊,做梦都在保护工具箱。
当然,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并未持续下去,因为警察来了。
原来,廖某给很多人都讲了类似的故事,其中有一个受害人好奇心作祟,打开了一个工具箱,没想到箱子里的人民币,只有第1张是真的,剩下的全是冥币。于是受害人报了警,廖某被抓捕归案。
民警这次上门,其实是来办案的。当民警打开了黎先生家的箱子后,望着7000多万元的冥币,黎先生瘫倒在地。
据廖某交代,自己以工具箱装冥币的手段,骗了大概10人总计430万元,黎先生骗得最多,有160万元。
【刘律师Lawyer】
一年多的时间,如果不是其他受害人报警,也许黎先生还蒙在鼓里。可能廖某也没有想到,自己能骗这么多钱。真是应了那句老话,贪婪是原罪。
一、廖某属于借款型诈骗还是借钱不还?
有的网友说,借钱不还太常见了,怎么偏偏到了廖某头上,会变成诈骗。万一自己没还上别人的钱,岂不是要坐牢。
你大可放心,借钱不还与借款型诈骗有本质区别。因为二者的目的不同,借款型诈骗,翻来覆去就是一个字,骗。
比如本案中的廖某,先制造假文书,后用冥币当人民币,甚至还找了个假法官当演员,戏做得这么全,就是为了让受害人误以工具箱里面有真钱,自己有偿还的能力。
但事实上,廖某今年29岁,没有任何收入,别说还钱了,吃饭都是问题。同时,廖某声称使用借款是为了打官司,可这个官司也是假的。廖某收到钱以后,直接挥霍了。
因此,廖某根本就没有还钱的打算,即使廖某归还了少量的利息和本金,也是为了掩盖真相。更何况,他一分钱都没还过。因此,廖某被认定为诈骗罪,板上钉钉。
二、诈骗430万元,廖某会承担什么责任?
《刑法》第266条规定,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诈骗金额在430万元,已经达到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,即使廖某有坦白或者退赔情况,刑期也会10年起步,牢底坐穿,真不是说说而已。
最后提醒黎先生,不要被利益蒙蔽双眼,借钱这种事,能要回本金就算赚了,为了那飘渺的500万元卖车卖房,真不值得。
对此,你怎么看?